顯元SBR瀝青改性劑
為探究不同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差異性,采取 SBS、SBR、橡膠粉等 3 種改性劑進行兩兩復合,通過 AC - 13,AC - 16,AC - 20 等 3 種級配進行瀝青混合料的配制。最終選用 4% SBS /3% SBR、4% SBS /15% 橡膠粉、3% SBR /15% 橡膠粉3 種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及AC - 13,AC - 16,AC - 20 等3 種級配的瀝青混合料作為研究對象,通過高溫車轍、凍融劈裂、低溫小梁彎曲等試驗對 3 種不同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(wěn)定性、低溫穩(wěn)定性及水穩(wěn)定性進行試驗對比研究。研究結果表明,在 3 種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性能方面,4% SBS /3% SBR 瀝青混合料的各項性能最佳,4% SBS /15% 橡膠粉瀝青混料次之,3% SBR /15% 橡膠粉瀝青混合料最差。在 3 種級配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(wěn)定性方面,級配為 AC - 20 的瀝青混合料最佳,AC - 16 瀝青混合料次之,AC - 13 瀝青混合料最差。在 3 種級配瀝青混合料的低溫穩(wěn)定性及水穩(wěn)定性方面,級配為 AC - 13 的瀝青混合料最佳,AC - 16 瀝青混合料次之, AC - 20 瀝青混合料最差。試驗研究結果在瀝青路面設計與施工中,可為瀝青混合料的選擇應用提供參考依據(jù)。
實驗材料與試驗方案
實驗材料:
改性劑采用 SBS、SBR、橡膠粉,其中 SBS 改性劑型號為星型 LG501,SBR 改性劑型號為 1502,橡膠粉目數(shù)為 80 目。其性能指標如表 1 ~ 3 所示。試驗用基質瀝青為盤錦 90# 瀝青,其物理性質如表 4 所示。

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:
試驗用瀝青混合料為 AC - 13,AC - 16,AC - 20這 3 種級配,集料級配組成如表 5 所示,最佳瀝青用量分別為 5. 6% ,5. 3% ,4. 9% , 礦粉占集料比重分別為 5% ,4% ,2% 。采用擊實法制作高度為63. 5 mm,101. 6 mm 的馬歇爾試件和輪碾法制作300 mm × 300 mm × 50 mm 的車轍板試件。在制作混合料時,改性瀝青按照規(guī)范要求設置的攪拌和壓實溫度比基質瀝青混合料高 10 ~ 20 ℃ 。

實驗方案:
首先采用 25 ℃ 針入度、5 ℃ 延度、軟化點、135 ℃ 旋轉黏度等試驗對 4% SBS /3% SBR、4% SBS /15% 橡膠粉、3% SBR /15% 橡膠粉 3 種復合改性瀝青的性能進行分析。然后對 3 種不同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進行高溫車轍、凍融劈裂、低溫彎曲等瀝青混 合料試驗。通過對試驗結果的綜合分析,得出最佳 的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。瀝青及瀝青混合料的各項 試驗依照 《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(guī)程》( JTG E20—2011) 執(zhí)行。
不同復合改性瀝青的性能分析
3 種復合改性瀝青的性能試驗結果如表 6 所示。

從表 6 的針入度指標可知,3 種復合改性瀝青② < ③ < ①。針入度代表瀝青的黏稠性及軟硬程度,②與③分別在 SBS 與 SBR 基礎上加入橡膠粉,而橡膠粉有利于瀝青黏稠,所以其黏稠性方面要好于①。SBR 為丁苯橡膠,在 SBR 中加入橡膠粉相當于兩種橡膠改性劑材料共同作用,導致少量聚團現(xiàn)象,所以②針入度最小。
從表 6 的延度指標可知,3 種復合改性瀝青① >③ > ②。5 ℃ 延度代表著瀝青的彈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瀝青的低溫穩(wěn)定性。SBS 與 SBR 兩種改性劑都具有改善低溫性能的能力,所以當 SBS 與 SBR復合改性時,其瀝青低溫穩(wěn)定性最佳。SBR 與橡膠粉復合改性時,兩種橡膠類改性劑不易溶解導致彈性不佳,所以其延度要小于 SBS 與橡膠粉復合改性的瀝青。
從表 6 的軟化點指標可知,3 種復合改性瀝青③ > ① > ②。軟化點在一定程度表征了瀝青的高溫穩(wěn)定性,SBS 與橡膠粉均有改善高溫穩(wěn)定性的作用, 而 SBR 在高溫性能方面表現(xiàn)不佳。
從表 6 的黏度指標可知,3 種復合改性瀝青③ >② > ①。黏度可以體現(xiàn)施工中的瀝青混合料實用性, 一般黏度越大,對于混合料的黏結性越強,但是② 與③黏度均大于 3 Pa·s,其黏度過大在實際拌和中將導致混合料和易性降低,而①黏度適中,在實際施工中的瀝青混合料和易性最佳。
不同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對比分析
高溫穩(wěn)定性:
采用 60 ℃ 車轍試驗的動穩(wěn)定度作為試驗指標對不同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(wěn)定性進行對比研究,試驗結果如圖 1 所示。

從圖1 可知,在動穩(wěn)定度方面,4% SBS/3% SBR >4% SBS /15% 橡膠粉 > 4% SBR /15% 橡膠粉,動穩(wěn)定度代表了高溫穩(wěn)定性,動穩(wěn)定度越好說明瀝青混合料高溫穩(wěn)定性越佳。所以在高溫穩(wěn)定性方面,4%SBS /3% SBR 瀝青混合料最佳,4% SBS /15% 橡膠粉瀝青混合料次之,4% SBR /15% 橡膠粉瀝青混合料最差,同時說明高溫抗變形能力 4% SBS /3% SBR > 4%SBS /15% 橡膠粉 > 4% SBR /15% 橡膠粉。瀝青混合料的黏結程度對高溫穩(wěn)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,SBS /SBR 復合改性瀝青的黏結性要大于SBS / 膠粉及SBR / 膠粉的黏結性。對于 SBS / 膠粉及 SBR / 膠粉來說,SBS 改性劑的高溫穩(wěn)定性好于 SBR 改性劑,同時較大顆粒的橡膠附著到集料上所產(chǎn)生的空隙較大,所以導致黏結性較低。而 SBR 為丁苯橡膠,在 SBR 的基礎上加入橡膠粉相當于兩種橡膠類改性劑共同作用,所以其高溫穩(wěn)定性最差。
動穩(wěn)定度的對比結果為: AC - 20 > AC - 16 > AC -13,這說明級配為 AC - 20 的瀝青混合料高溫穩(wěn)定性最佳,AC - 16 瀝青混合料次之,AC - 13 瀝青混合料最差。這是由于級配越大的瀝青混合料其集料顆粒越大,在高溫情況下抵抗外力變形的能力越強,所以在高溫抗變形能力方面 AC - 20 > AC - 16 > AC - 13。
低溫穩(wěn)定性
通過小梁彎曲試驗對不同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的低溫穩(wěn)定性進行對比研究,試驗結果如圖 2 所示。

從圖2 可知,在彎曲應變方面,4% SBS/3% SBR >4% SBS /15% 橡膠粉 > 4% SBR /15% 橡膠粉。所以在低溫穩(wěn)定性方面,4% SBS /3% SBR 瀝青混合料最佳,4% SBS /15% 橡膠粉瀝青混合料次之,4% SBR /15%橡膠粉瀝青混合料最差。彎拉應變代表瀝青混合料的低溫變形能力,彎拉應變越大低溫柔性越好,其應力松弛能力也越強。SBR 具有改善低溫穩(wěn)定性的能力,而 SBS 與 SBR 可以很好地兼容在一起,有利于發(fā)揮其低溫特性。而 SBR 與橡膠粉兩種橡膠類改性劑在瀝青中兼容性不好,SBR 其低溫性能發(fā)揮不出來,所以瀝青混合料低溫性能最差。
彎曲應變的對比結果為: AC - 13 > AC - 16 > AC - 20, 這說明級配為 AC - 13 的瀝青混合料低溫穩(wěn)定性最佳,AC - 16 瀝青混合料次之,AC - 20 瀝青混合料最差。這是由于級配小的瀝青混合料細集料相對較 多,同時在油石比方面 AC - 13 > AC - 16 > AC - 20, 所以在低溫情況下,級配低的瀝青混合料應力松弛 能力強,即彎曲應變大。所以在低溫穩(wěn)定性方面, AC - 13 > AC - 16 > AC - 20。
水穩(wěn)定性:
通過凍融劈裂試驗對不同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水穩(wěn)定性進行對比研究,試驗結果如圖 3 所示。

從圖 3 可知,凍融循環(huán)后,3 種復合改性瀝青的劈裂強度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,在 TSR 值方面 4% SBS /3% SBR > 4% SBS /15% 橡膠粉 > 4% SBR /15% 橡膠粉,這說明 4% SBS /3% SBR 瀝青混合料抵抗水侵蝕的能力最佳,4% SBS /15% 橡膠粉瀝青混合料次之,4% SBR /15% 橡膠粉瀝青混合料最差。這是由于SBS / SBR 復合改性瀝青的延度最佳,在凍融循環(huán)過程中,其 4% SBS /3% SBR 混合料不易在凍融過程中而產(chǎn)生裂縫。同理,4% SBR /15% 橡膠粉改性瀝青的延度過低,在凍融循環(huán)過程中, 其混合料易產(chǎn)生裂縫。
TSR 值的對比結果為: AC - 13 > AC - 16 > AC -20,這說明級配為 AC - 13 的瀝青混合料水穩(wěn)定性最佳,AC - 16 瀝青混合料次之,AC - 20 瀝青混合料最差。這是由于水穩(wěn)定性與混合料細集料有關,當細集料比例大時其抵抗水損害的能力越強,所以級配越小其水穩(wěn)定性越好。

(文章來源于網(wǎng)絡)